春分节气,天壮环保可降解地膜助力农耕
今天11点50分春分到来,从今日起昼夜等长,大地逐渐升温,农民开始播种。天壮环保与安徽宿州市农村农业局合作的30万亩可降解地膜也分批次发放到农户手中,助力农民耕种。
“春分前后怕春霜,一见春霜麦苗伤”。春分过后,北方地区还常有较强的冷空气侵入,出现连绵阴雨,甚至降雪,这就是我们常说的“倒春寒”。而之前发芽的小麦苗、刚刚抽枝的果树,常常会因为突如其来的“倒春寒”,造成农作物减产。
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七十年代初期,面对“倒春寒”,有些种植户想出了用废旧塑料遮盖农作物保温的方法,但由于材料与技术的限制,没有实现大规模的应用。直到1978年,我国从日本引进了一整套的地膜覆盖技术,并与中国传统的农业结构相结合,走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地膜发展之路。
而地膜的大规模应用,也在农作物增收增产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。1985年中国地膜覆盖面积跃居世界第一位。这也就是为什么,疫情期间,没有作物耕种,但我国的瓜果蔬菜各种种植作物仍能够满足14亿人需要的原因。
但近些年来,这些好用、增产的地膜却让种植户们苦不堪言。原因主要有三点:
1、易破裂,捡拾困难
为了在经济上投入的少,最开始生产的地膜都比较薄,甚至有些地膜的厚度只有0.008毫米(8μm,单位:微米),一根头发丝的厚度大概是地膜的2.5倍。这种厚度的地膜在使用之后,极易破碎成小碎片,难以捡拾。
2、土地硬结、渗水困难
因为是塑料制品,难以捡拾的那些地膜碎片,就随着下一季度的翻耕、种植,逐步移动到了土地的深层,造成土地渗水能力下降,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水分,就会作物减产。
3、作物减产或死亡
除了会影响土地的渗水能力,地膜碎片还可能会缠绕在农作物的根部,影响作物正常的营养及水分的吸收,造成作物死亡。
而天壮环保研发与生产的可降解地膜,就能够突破普通地膜易破碎、难降解的缺点。天壮环保可降解地膜是以聚烯烃普通塑料为基材,添加了短时间内转化大分子为含氧低聚物的食品添加剂,能够让可降解地膜在空气、水、土壤等自然环境中,在自然条件下实现降解。
天壮环保可降解地膜技术,经过了十二年的开发与研究,经过多年的田间种植追踪实验,已在山西、河北、山东、安徽等多个省市应用。
“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”天壮环保可降解地膜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,致力于帮助农民实现农田地膜零污染。春分时节,我们播种的不仅是万紫千红、莺歌燕舞的春天,也播下了硕果累累、五谷飘香的金秋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ctebp.com/Article/cfjqtzhbkj.html
详情请咨询:400-677-0766